八点多,开始从集合点出发。出发前,李头发了一些表格,说是下周日天平山景区要组织三·八登山比赛,大家都很兴奋,觉得有机会显示登山队的风采了。大部队走的是鲁班壑至黄华一线。我们三个车共二十四人选择了走金灯寺然后北行到小西天下山。领头的是老郑,因为没有找到那条传说中的“悬空”路,成了他们几个老驴的一个心病了。大家计划从金灯寺北行的路上,再借机找寻一下。这是一条高强度的线路,光是从金灯寺到小西天的山路,就得走四个多小时,全程近8个小时,约60里地。
一起床,天就大雾,一直到出发,仍然大雾弥漫,以致于生活在城里多年的老驴们在车上都迷了方向。三两车依次西行,过西环,走电厂路,跨桃园桥,沿红旗渠一干南行到合涧镇的肖街村停下,时间约九点。打听好路,从肖街村的北庵沟自然村开始拔高。北庵沟的村名可能与洪谷寺有关,因为附近还有南庵沟、道棚庵、黄贝庵等几个村子。村里也没有几户人家了,除了老人,大多都迁到山下了。干旱的天气在这里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威力,不大的山坡地麦苗儿显得很翠绿,也很健壮。这群野驴包括几个首次登山的新驴,还有一位12岁的小老驴,在村外停车、收拾背包,从村北的山沟里开始爬高。这条路位于洪谷寺的北坡上,基本是平缓的坡路,不像洪谷寺景区都是台阶。由于春天来得迟,这里的风景很是一般。不知什么时候,这里的山草被火烧了,很大的一片。十一点上到了另一条山路的岔口,再走一会儿,上到了猴梯。猴梯是一段很危险的小路,现在有人装了护栏,还好一些。以前人们过猴梯的时候,都是心惊胆战。上了猴梯,再平走二百米,就到了位于悬崖里的金灯寺。在寺外用过午饭,十二点十分开始第二段路程,也是艰难的路程。
金灯寺是山西省的风景区,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所以,山顶修了水泥公路,还很宽阔。沿公路走了三四公里,到一个小村后,向右转向,在村北的小山坡下休息,等候老崔和漂泊。老崔是位环保人士,每次登山,都带几个塑料袋,把路上的各种垃圾装袋带走,漂泊是个摄手,因为拍照耽误了吃饭。等齐人后,走过这个小山,再下山,再越过一个山沟,就走到了连接各个深山小村的泥土公路上。其中几个小村是大白花水、小白花水、达驼,都是属于达驼行政村。小白花水的几户人家都姓路,子孙四代,是若干年前从路姓在林州的始祖地——合涧镇的路家岭搬迁过来的,与我年龄相仿的一位,按辈分应该叫我叔。简单叙过,分别赶路。在达驼村,老郑向村里人打听前文提到的那条路,一位老人说,那条路现在不能走了。在达驼北边的一个小村的田地里,一位老人在干农活,老郑它们几个又向老人打听哪条路,回答是一样的。老人说的更怕,一再劝阻不让走这条路。他们几位就试着下去看看再返回,一直到先头部队从小西天下来,到景区的停车场,他们还没下山。
山顶的温度还很低,雪也下得大一些,许多地方还积着雪,十八盘上更是冰雪覆盖。大家小心翼翼下山,到草亭集合齐人后,沿着古天平驿道下山。到停车场时,已是五点半多了。这天的登山感觉是:累、刺激。
北庵沟村边,下车
老式门楼,还是光荣人家
村边田野,绿绿的麦苗
上到二崭
那位小老驴,才十二岁
山间故道
再上新台阶
山和树的剪影
走在这片被燃烧的坡地
望见金灯墙,还有十里长
苍茫古道
风光在险峰
著名的猴梯
悬崖弄雪
金灯山门
山西境内的第一个小村,等人的地方
大白花水村
古树、小庙
小白花水村,村里有不断的泉水
达驼村远景
门楼,村里人家全部是从林州迁移到此的
雪路十八弯
小西天
评论